您的位置:首页  >>  九歌新闻  >>  媒体报道
“高冷”艺术如何走进大众市场
来源:中国新闻网   编辑:  发表时间:2016-12-1  点击:448    
 
G20杭州峰会已经结束,但那场令世界惊艳的峰会演出——“最忆是杭州”,却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。国庆期间,“最忆是杭州”复演8天,场场满座,一票难求。
 
  与之相反,也曾拥有亿万观众的戏剧、话剧市场现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,人才流失、观众缺失、资金缺乏,这些同样极具艺术性的展演为何一再“遇冷”?
 
  “中国已经不缺少消费能力,而是缺少打动消费者的产品。”杭州市文联民协秘书长邵毅霞一语中的。
 
  不可否认,在碎片化的网络时代,娱乐方式渐趋多样,越来越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艺术产品渐渐被人遗忘,犹如“明珠蒙尘”。如何保护与擦亮“明珠”,让其在现代焕发新的活力?这是政府和艺术界都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事情。
 
  基于此,记者日前在西湖之畔专访了来自文化界、艺术界、企业界的“大咖”,深谈“高冷”艺术如何走进大众市场。
 
  艺术困境:传统文化陷“深闺”窘境
 
  “我们的舞台依旧绮丽芬芳,但是站在上面的我很清楚,剧种的辉煌正渐行渐远。”浙江越剧团著名旦角,国家一级演员,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舒锦霞如是感慨。
 
  这个感慨的背后,是中国戏剧文化“式微”。上世纪末还有394个剧种,如今却只有不到200个。剧种不断消失,是多元文化并存时代的缺憾。
 
  “不得不承认,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即不了解也不感兴趣,一些传统文化只能在政府‘保护伞’下自娱自乐。”深入民间艺术多年,邵毅霞对当下的传统文化市场有着非常清晰地认识。
 
  当代社会,以戏曲为典型代表的“传统艺术”曲高和寡,是属性决定,还是不符合市场需求?
 
  “戏曲得以走过数百年在今天依然能存活的重要原因,是因为积淀着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基因,如果把它提炼出来,加以现代形式包装处理,完全可以重新走到社会文化舞台的中间。”在舒锦霞看来,戏剧“式微”是因为“外形”没有跟上时代步伐。
 
  舒锦霞的观点,让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娴频频点头。“我们一直在传统文化的泥土里找寻根基,在时尚潮流的元素中呈现创意,积极探索文化内容和业态创新。”张娴告诉记者,宋城主题公园里有一台非常经典的演出——《宋城千古情》,现累计接待全国和世界各地游客6000余万人次。这场演出的带动,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宋城演艺,成为创业板文化类上市公司领头羊。
 
  艺人探索:以变求活“瓶颈”转“契机”
 
  一个健康的艺术市场,应该有着广阔坚实的基础,一个优良的艺术作品,应当受到金字塔底部最广泛的喜爱。在传统文化的思变道路上,艺术家们也正在“上下求索”。
 
  “多年来,我一直坚持‘两条腿’走路,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为‘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’,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植入到流行歌曲当中去。”出道十周年,从参加央视《星光大道》的“北漂”青年蜕化成国家一级演员,著名青年艺术家李玉刚总结了他“流行为形、传统作核”的艺术创作生涯。
 
  在刚刚落幕的《跨界喜剧王》总决赛上,李玉刚凭借作品《大唐贵妃》夺得年度总冠军。对于这次“跨界之旅”,李玉刚期待良久且“别有用心”。“当代有很大一批艺术家、导演在深耕传统文化,希望结合自身所涉领域,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的一些精神与潮流文化相结合,来做一些既让市场买单又让艺术买单的事情。”
 
  尝试跨界的不仅仅只有李玉刚,舒锦霞多年来致力于普及传播传统文化艺术,并在传承中积极创新。
 
  35年来,从舞台到讲台,再到荧屏担纲客座,舒锦霞出任导师、评委,并创作出变幻迷离的MTV经典越剧《红楼梦·焚稿》,在现代时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,蕴涵着越剧的诗情画意和婉约风格。她说,以多种形式去交流播撒越剧文化,就是要寻找到属于越剧舞台之外的大舞台。
 
  杭州经验:老遗产中“窥见”新财富基因
 
  在这个风中的尘埃都能让我们分神的躁动时代,还有多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?浙江杭州的探索颇值得玩味。
 
  “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是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。”邵毅霞如是说。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,杭州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,不管是民间力量还是官方主导,始终以领先的姿态和探索令国人瞩目。
 
  “不仅仅是艺术家要‘两条腿’走路,传统文化也要‘两条腿’走路,既要继承传统,又要创新发展。”邵毅霞表示。
 
  记者了解到,杭州在传统文化“再生产”上成绩斐然。在2016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,各种巧思妙想的非遗周边衍生品让参观者大开眼界,“文创+非遗”大有看头。
 
  邵毅霞告诉记者,杭州营造“文化氛围”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,许多需要政府扶持的文化项目除了秉承传统的“原样”保护传承之外,借助文创产业发展之力,用更加活泼的面貌,再度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。
 
  记者从《2015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白皮书》上了解到,2015年杭州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.14亿元,占该市GDP的22.2%,走出了一条经济“新常态”背景下的文创产业逆势上扬之路。
 
  “经济和文化并重,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精神动力,给艺术家、民众更大的发展空间,也让杭州乃至浙江更深刻,更沉稳。”邵毅霞如是说。
相关信息
[媒体报道] 夏天应该玩儿什么? 2018-5-23
[媒体报道] 造假的“艺术”:收藏界人士“打眼”不分国界 2018-5-14
[媒体报道] 《三国演义》版本知多少? 2018-5-9
[媒体报道] 齐白石与吴昌硕恩怨史考辨 2018-4-27
[媒体报道] 藏品交易那些“斗心眼”趣事 2018-4-27
[媒体报道] 解读日本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 2018-4-20
[媒体报道] 拓晓堂谈古籍拍卖那些年 国内外古籍拍卖的差异 2018-4-11
[媒体报道]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试运营,免费向公众开放 2017-12-25
[媒体报道]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成立 2017-12-25
[媒体报道] 经纬线上的东西方技术交流——一块织物的丝路故事 2017-12-25


业务联系 > 中国书画部 | 油画部 | 瓷器杂项部 | 综合业务部 | 

友情链接 > 中基集团 | 雅昌艺术网 | 99艺术网 | 易拍全球网 | artprice
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15号楼28层
电话:(010)58692808、58692809 传真:(010)58692810 邮编:100022 电子邮件: office@jgauc.com
Copyright © 2007 jgau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九歌拍卖网 版权所有
京ICP备09006480号-1